灯光设计是视觉呈现的重要环节,好的光影能将情绪渲染至画面,提升观众的沉浸感。
德国知名影视制作公司SEHSUCHT的3D灯光师Ivan Pechalin以自身多年灯光设计经验,总结与分享了8个打光基本诀窍,从前期规划到渲染输出,透过这些基础技巧可以帮助你打造出出色的灯光设计。
一、寻找打光素材/动画片段
可以在ArtStaaion、The Rookies等等CG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协作,又或者实用素材库或者平台角色动态作为初始动画,下文中涉及到的片段就是Ivan和另一个艺术家Jean Motta合作的作品。
二、缜密的前期规划
事先拟好完备且清楚的计划,才能避免突发状况导致进度停滞不前,也更好掌握整体制程。
接着调整初始动画,除了自己检视外,邀请经验老到的创作者观看作品并咨询反馈,更能突破制作时的盲点。
最后仔细研究每个画面跟构图,并与协作动画师讨论、修正以及调整,增进作品的完整度。同时可以分工,如本作除了灯光外,角色与场景的材质也是由我一手打造。
三、确定画面氛围
灯光设计与故事相辅相成,因此在打光前要先确立场景的氛围,画面与故事情节才能维持一致。
以这个为例,情境是一名男子严肃地讲述某个重大阴谋,这时音乐也带起紧张的气氛,我便将画面主题奠定为「危险与紧迫」,一旦掌握住想呈现的氛围就可以进入找参考资料的阶段。
四、参考资料
在灯光设计上,可以在Shotdeck、Unsplash、Artstation、Youtube与Moviecaps等网站寻找电影画面、摄影等参考资料。这部作品我就是以电影《终端》的剧照作为灯光风格的主要参考。
五、分析参考画面
在进行灯光设置之前,可以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剖析参考资料: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打光方式?
画面传达了哪种情绪?
画面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使用了哪些构图方式?
接着通过分析电影剧照拆解光源,分成「黄线」的主光、「红线」的边缘光、「蓝线」的三角光,最后是「绿线」的光影交界线等。
六、设置灯光
开始打光后,会先从参考画面中挑选合适的灯光设计,调整后运用进作品里。
以本作为例,首先我仿照参考图,从画面左侧以暖色系打「橘线」的主光,接着自右侧打上「红线」的边缘光,与「绿线」的光影交界营造脸部的立体感。
最后再以蓝绿色打「黄线」的边缘光强化窗边的光影效果,创造画面的色温反差。
外部环境则是使用夜晚纽约市的全景HDRI贴图,营造透进窗内的缤纷光影。接着在室内增设光源,加强整体光线的方向性。最后加入Portal Light也能大幅提升室内环境光的渲染效果与品质。
七、检视画面的灯光效果
渲染动画时最具挑战性的事情是需要保持每一帧画面的灯光效果都要一致,因此Ivan通常会选择2到3个关键帧,并且在较低的设置下先对其进行渲染测试,在检查完没有问题后继续下一步的操作。
八、渲染与后制
打光完成后,接着是输出最终成品。这个阶段有3大重点能让后制流程更加流畅。
(一) 将角色与背景分层渲染
将场景拆解成「角色层、背景层与物件层」。分层渲染不仅便于后制修改,同时也省下得整个场景重新算图的时间,加速调整3D场景的过程。
举例来说,当场景中只有角色的脸部贴图需要调整,我们可以仅调整角色图层,不需要全景渲染,小瑕疵也较容易后面的修改。
(二)设置渲染通道或者AOV
为了提升后面流程的顺畅度,可以先设定好「渲染通道及AOVs (Arbitrary output variables) 」,不仅有助于识别图像中的噪点等其他问题,同时还便于在合成中查看图像的不同区域进行光度等调整。
(三)设置灯光组
于渲染引擎中设置Light Groups,算图输出后可直接后制调整灯光设计,省下重新渲染的时间。
上述内容就是Ivan分享的八个关于灯光渲染的技巧,大家学会了吗?